法律避坑指南 | 结算条款三大风险点,你一定要避开!

作者:张付忠律师团队 来源:星辰律师 时间:2025-06-27
  大家好,今天我们将围绕结算条款,通过真实案例带大家深入了解付款条件、付款方式、价格约定中暗藏的风险,助力公司在合同谈判与履行过程中提前识别风险、有效规避损失。
 
  一、付款条件陷阱:卖方收款主动权旁落的风险困局
 
  我们先来看一个典型案例:
 
  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建筑材料供应合同,约定B公司应在“工地验收后立即付款”。因工程长期未完成验收,A公司诉请支付17万元货款时,因无法举证验收合格事实,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。(案例改编自:(2022)渝0153民初3501号)
 
 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,如果付款条件完全由买方单方面掌控,卖方将面临极大的收款风险。类似的模糊性付款条件还包括:
 
  “经买方审计确认后付款”“工程总包验收合格后付款”“买方提交申请并经内部审批后付款”
 
  核心问题在于:付款条件的成就与否完全由买方掌控,卖方既难以跟踪进度,更无法有效举证,导致“货已交付、款难收回”的困境。
 
  避坑指南:
 
  ✅设定双方共同参与式付款节点:约定“双方联合验收后X日内付款”,确保进度透明可控。
 
  ✅设置最晚付款期限兜底条款:约定“自货物交付之日起满X日,无论验收是否完成,买方均应支付全部货款”的条款,以形成债权保障双保险。
 
  ✅细节化验收约定:将“验收后付款”细化为“由第三方检测机构验收,验收期限为交货后X日,逾期未提出异议视为验收合格”。
 
  二、付款方式漏洞:买方履约保障缺失的双重风险在实际交易中,很多买方因为忽视了合同中的付款细节,在发生质量问题或纠纷时陷入被动。我们来看两个常见问题:
 
  (一)价格构成不明引发的税务争议
 
  A公司以100万元采购货物,收到113万元增值税专票时,B公司主张报价为不含税价。因合同未明确税费承担,双方就13%增值税负担产生争议,导致付款流程停滞。
 
  当买卖双方对价格的理解存在偏差,一旦发票金额超出预期,轻则影响资金安排,重则引发违约纠纷。
 
  (二)一次性付款的质量追责困境
 
  A公司支付50万元全款采购设备后,发现重大质量缺陷。因货款已结清,丧失通过扣款施压的谈判筹码,后续维权需额外支出鉴定费、诉讼费等高额成本。
 
  避坑指南:
 
  ✅价格要素全列明:在合同中写明价格是否含税、是否含运费、安装费、配件费用等,防止后期因理解不同引发争议。
 
  ✅里程碑式付款设计:如定金、分期付款、质保金等组合模式,降低一次性付款带来的履约风险,约束卖方履行质量保证义务,也为买方在出现质量问题时提供谈判筹码。
 
  三、结算条款完善口诀与实务应用记忆口诀:“卖方一早一晚,买方多样付款”具体释义:卖方收款双保障:
 
  “一早”:约定明确的共同验收付款节点,如“货到现场经双方签字确认后10日内付款”;“一晚”:设定最长付款期限,例如“自交货之日起不超过90日,买方须付清全部款项”。
 
  买方履约主动权:
 
  采用“定金+分期付款+质保金”组合模式,例如:“合同签订后支付30%定金,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支付50%,剩余20%作为质保金,在验收合格满1年后支付”;明确价格构成清单,附《费用明细表》作为合同附件。
 
  四、律师团队专业提示
 
  1.结算条款直接关系交易双方核心权益,建议在合同起草阶段重点审查:
 
  ✔付款条件是否存在单方掌控风险;✔价格条款是否包含税费、运费等全要素;✔付款方式能否匹配履约进度与质量保障需求。
 
  2.如需定制个性化合同模板或开展合规审查,可通过星辰律师公众号联系本文律师团队获取专项法律服务。
分享到:
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,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